索引号: | 4114000057-sqsscjdglj-00000317 | 发布机构: | 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4-08-27 | 有效性: | 有效 |
文 号: | 商市监〔2024〕70号 | 所属主题: | 其他文件 |
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助力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五部委《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提升我市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就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助力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结合商丘实际,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突出讲政治、求实效、扩影响,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大质量瓶颈问题,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市,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链式思维,紧贴产业链供应链需求,把质量贯穿到产业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协同,构建质量提升生态圈,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全方位升级。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聚合产业链供应链优质资源,合力攻坚、联合攻关。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从小处着眼、实处着力,以小切口撬动质量大提升。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实施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立足本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聚焦具体产品和企业,综合运用质量政策工具,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镇)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分类施策。科学谋划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质量提升路径,因链施策、一链一策,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直到抓出成效。突出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根据产业链特点创新质量提升机制,辐射带动全链条质量整体提升。
(三)行动目标
围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目标,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纺织服装、制鞋、制冷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实现上中下游各环节质量联动发展,点线面各层级质量协同共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新格局基本形成,在打造安全可靠、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显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彰显。
为支撑行动目标实现,到2025年底,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10个以上,建立缺陷产品信息监测点21个,开展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3个,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2个,培育聘用企业首席质量官达到600名以上。
二、推动产业链质量点线面提升
(一)绘制质量图谱,科学谋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遴选超硬材料、纺织服装、制冷产业链作为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开展质量状况调研,摸清全链上下游结构、地域分布、企业构成等情况。组织专家问诊把脉,加强大数据分析,从质量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识别和剖析关键质量问题,分级分类形成质量问题清单,绘制质量图谱。“一链一策”制定质量联动提升方案,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确定链长单位、链主企业、链上成员及质量赋能专业技术机构,明确质量提升的目标、路径和措施。
(二)聚力点上突破,打好关键环节质量攻坚战。按照质量问题清单和重点攻关项目清单,针对关键、重大质量问题,集中实施一批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质量技术瓶颈。推动开展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和优质产品,实施标准比对、技术验证、比较试验,推进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实现重点产品执行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双比对、双提升”。推进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强化企业质量提升主体地位,推动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联合质量赋能专业技术机构,共同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协同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
(三)强化线上联动,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着力构建覆盖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体系,健全合格评定体系,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一致性管控。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合格供应商评定、检测认证等手段,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先进质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产业链延伸。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支持链主企业将质量协同纳入产业链协同平台支持内容,面向中小微企业加大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深化全过程全链条质量数据联通共享与开发利用。强化品牌建设,支持组建产业链品牌联盟,提升产业链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鼓励链主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和“美豫名品”,示范带动、指导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
(四)推动面上提升,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打造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创新技术研发;组织链间帮扶,推广优势产业链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应用,推进质量要素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
三、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对产业链质量提升的支撑性
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主要产品,按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通用指南(试行)》的要求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规范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效能,实现县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全覆盖,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质量管理、品牌和特种设备等质量基础服务全方位开展。
(一)标准化服务。开展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信息查询及各类执行标准有效性查询,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立项查新,及采用国际标准查询信息服务;开展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的标准公示服务;开展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过程中执行相应标准的指导服务;开展执行标准先进性评价,指导服务企业采用先进标准;开展团体标准的培育服务;开展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立项申报及标准制订方面的服务;开展产品标准研制、管理规范等方面的标准知识培训;协助企业申报标准化方面质量提升激励奖励项目。
(二)计量服务。协助企业依据计量器具溯源要求,联系计量检定校准机构,提供计量检测服务,争取开辟绿色快捷通道;根据需要协助企业开展申报登记,有条件的服务试点可以开展代办服务,如联系送检单位、运送样品、现场检定校准、领取证书、取回样品、发放证书等服务;协助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检定、校准的周期,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台账;开展计量管理知识及计量员培训;协助企业申报计量方面质量提升激励奖励项目。
(三)检验检测服务。指导检验检测机构协助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开展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根据需要协助企业开展查询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联系检验检测机构协助送检事宜、运送样品、领取检验检测报告、发放检验检测报告等服务;开展产品检验检测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协助企业申报检验检测方面质量提升激励奖励项目。
(四)认证服务。开展强制性认证、自愿性认证相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开展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范围查询服务;开展产品、服务、管理等自愿性认证推介服务,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认证方案,有条件的服务试点可开展联系认证机构、取回认证证书等代办服务;开展认证认可方面的培训服务;协助企业申报认证认可方面质量提升激励奖励项目。
(五)知识产权服务。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利申请、专利维权等运用与保护方面的咨询和宣传;开展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咨询服务,商标有效运用和商标维权指导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方面的培训服务;协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方面质量提升激励奖励项目。
(六)质量管理服务。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活动,开展质量诊断、5S现场管理咨询、质量对比提高等质量活动;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等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到质量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等质量意识提升活动;开展质量主题培训,为企业提供质量政策宣传服务、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服务;协助企业申报质量管理方面质量提升激励奖励项目。
(七)品牌建设服务。开展品牌咨询、品牌培育、品牌建设、品牌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积极推荐企业申报“美豫名品”和各级政府质量奖;提炼质量标杆企业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搭建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荣誉公示展示信息平台,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扩大商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特种设备技术服务。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要求,协助企业开展联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开展特种设备申报注册登记、联系报检、领取检验报告、发放检验报告等服务;开展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统筹推动联动机制建设
(一)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市、区)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注重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规划协同,将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召开质量强链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带动质量强链取得突破,务实推进质量联动提升。
(二)建立链上成员协作机制。遴选一批链主企业作为卓越绩效培育基地,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推动链主企业发挥需求牵引作用,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业务互联、资源互享、质量互促的协作机制,引导链上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标准总监、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探索建立大企业、科研机构质量专家到中小企业兼职指导和定期派驻机制。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鼓励专业技术机构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开展链上中小微企业“点对点”帮扶。支持建立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利用各方资源合作研发、协同创新、成果共享,完善质量共性技术供给体系。
(三)深化质量基础设施资源集成服务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要素集成融合,通过市场化机制和信息化手段,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原则,推进数据、仪器、设备、应用场景等资源开放共享。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拓展伙伴计划,打造一批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8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